首页 故事大全 内容详情

8xx live九一九色国产 [寓言故事]十二生肖:大笨牛行大运,十二生肖:胆小鼠异想天开

2023-12-09 13 admin

8x新网址国 产一区二区久久

  一提到“牛”,我们眼前就会出现牛儿在田里辛苦工作的景象,它真可以说是刻苦耐劳的代表。在另一方面,它也是愚笨的象征,我们不是常骂人说“大笨牛”吗?中国以农立国,牛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不可能缺少的动物,所以有关“牛”的传说也不少,现在就挑选几则传说供大家欣赏。   幸运的牛   战国时代,各国的君主唯利是图,并且互相攻伐,使人民生活过的非常痛苦。有一次,齐宣王坐在大厅上,看见有一个仆人牵着一头牛走过厅前的长廊,齐宣王就问仆人:“你要把牛牵到那里去啊?”   “回禀大王,我要牵这一头祭祀的牛去宰杀,然后将它的血涂在钟上。”仆人恭敬地回答。齐宣王听了,看了看那头牛,就说:“将它放了吧!看它害怕得发抖成那个样子,我实在不忍心,就好像无辜的人要受刑似的!”   “那就不要用动物的血涂在钟上了吗?”   “这个礼怎么能随便废弃呢!你就捉一只羊去杀好了,将它的血涂在钟上不也是一样!”齐宣王说。孟子听说了这件事,就跑来劝谏齐宣王说:“大王,您的这种恻隐之心,就是仁术啊!只是大王您只看到牛很可怜,而没看见羊也很可怜的。您要是能把这种爱护动物的心推广到爱护人民上,那么大王就可以成为天下的君王了!”   牛郎与织女   织女住在天河的东边,她是天帝最小的女儿,因为很会织布,所以大家都叫她“织女”。织女每天辛勤忙碌地织着布。早晨,她织出霞光万丈的朝阳;中午,她出万里无云的晴空;黄昏,她织出彩霞满天的夕阳;晚上,她又忙着在黑锦上缀满亮晶晶的星星。   她每天工作的很辛苦,可是却十分孤单,因此总是闷闷不乐。在天河的西边有一个放牛的牛郎,他的工作是饲养天上的牛只。他要牛群吃草,替牛群洗澡,每天的工作非常多。可是牛郎是一个勤劳踏实的年轻人,他每天辛勤地工作,将天上的牛只养得又壮又好,天帝很欣赏他。   有一天,天帝召集了牛郎和织女来。“织女,我看你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是总是不快乐。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我想把你许配给牛郎,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天帝问织女。织女知道牛郎是一个诚实,负责的年轻人,于是就说:“一切但凭爹作主。”说完,她就娇羞地把头低了下去。天帝看了非常高兴,就对牛郎说:“牛郎,我最宠爱这个小女儿,她可以说是多才多艺。我看你也是个有为的青年,现在我将女儿许配给你,不知道你愿不愿意?”牛郎看了看织女,觉得她是一个温柔可爱的女孩,于是就欣然答应了。   从此,牛郎和织女就过着非常恩爱的生活。他们常常手拉着手,在天上遨游,欣赏风景。织女对于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有趣,因为以前她从不曾出门游玩,每天忙碌的工作,根本不可能让她有休息的机会。牛郎也一样,以前因为要放牛,所以每次也只能到草原上,现在有织女相伴,一起到处游玩,真是快乐无比。可是,他们都忘了彼此的工作。织女忘了织布,结果天空一片空白,再也没有美丽的天色;而牛郎忘了看牛,结果天牛到处乱跑,将天庭弄得一蹋糊涂。天帝生气地对他们说:“你们两个太令我失望了,整天只知道玩乐,却疏忽了自己的工作,我决定好好处罚你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每年的七月七日才能见一次面,除了这天外,都不准相见。若是你们违犯命令就将你们处死。”   从此以后,牛郎和织女只好一边忍着相思之苦,一边工作,只盼望七月七日来临。喜鹊因为非常同情牛郎织女的遭遇,就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为他们搭起一座桥,让他们能相逢于鹊桥上,互诉相思之苦。

8xx live福利在线

  我们只要看到老鼠,第一个反应就是“打”,的确,“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由此可见,我们对老鼠的印象是多么的恶劣,甚至认为它们是偷懒、卑贱、狡猾、懦弱的象征。虽然老鼠如此可恶,但是在历史上,有几则关于老鼠的有趣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老鼠在这几则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悔,老鼠在这几则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谁去替猫儿挂铃铛   很久以前,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户有钱人家。由于这户人家家老鼠太多了,于是主人就买了一只猫来捕捉老鼠。果然不久,老鼠减少了许多,主人非常高兴,猫儿也很得意地继续担任守卫的工作。有一天,在这栋房子的一个偏僻角落,正有一场热烈的讨论会在举行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今天召开这次讨论会的目的,是为了找出一个办法来对付那只可恶的死猫。它已经杀害了我们许多同胞,如果再不想办法对付它,迟早我们的性命都不保。请各位踊跃发言。”老鼠酋长说。老鼠们听了,纷纷举手想要发言。老鼠酋长只好让他们一个一个来。首先是勇士甲站起来发言:“我建议,趁那只死猫在追我们时,故意把他引到老鼠夹旁边,让他被老鼠夹夹到。这样,他以后就再也不能追我们了。”   勇士乙听了,很不以为然,就站起来说:“这个办法对我们很危险,万一还没跑到老鼠夹边,就先被他吃了怎么办?所以我认为,趁他睡着时,拿火去烧他是最好的办法。”   “不,这种办法对我们也有危性。我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趁他睡着时,在他脖子上挂上一个铃铛。这样,以后只要听到铃铛的声音,我们就可以赶快逃跑,再也不怕被他抓到,你们认为如何?”勇士丙得意地看着大家。老鼠们都非常同意这样办法,纷纷鼓掌起来。   “既然大家都赞成了,那有谁自愿去替那只死猫挂上铃铛呢?”老鼠酋长问。“既然没人愿意去,这个建议是你提的,我看就由你去好了。”   “我…….我不敢去,你还是找别人吧!”说完,勇士丙就不再说话了。结果,都没有老鼠敢去,所以到现在,那群老鼠仍然被那只猫追得死去活来呢!   谁喜欢吃臭老鼠   战国时代,庄子和惠施是好朋友。两人常一起辩论对任何事的看法。有一次,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知道了,就想到魏国去拜访这位老朋友。   魏国一些爱进谗言的小人就对惠施说:“庄子这次来我们魏国,可能别有企图。或许是要来谋取您的相位,您可千万要小心啊!”   “嗯!他们说得蛮有道理的。”惠施心想。于是他就派了许多士兵,到魏国各地搜查庄子的住处。士兵们找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找到庄子,然而庄子却在第四天早上亲自登门拜访惠施。   “老朋友,你知道南方有一只鸟叫吗?这是一种很珍贵奇异的鸟,它由南海出发飞向北海。在途中,若不是梧桐树,它绝不停在上面休息;除了竹结的果实外,它绝不吃到别的东西;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也不喝。当它正悠然自在地飞翔时,地上正好有一只猫头鹰,刚抓了一只臭老鼠,猫头鹰以为要来抢夺自己的臭老鼠,就抢先地向怒叫一声!我说惠施啊!你该不会拿魏相来对我怒叫吧?”   庄子说完,就笑着看惠施。惠施觉得非常惭愧,不好意思地对庄子说:“这……这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让我以酒宴向你赔罪吧!”

8x新网址福利社入口

  象牙筷子   商纣王在刚开始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的时候,他的叔父箕子就表示出了一种担忧。箕子认为,既然你使用了稀有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再也不会用陶制土烧的笨重物了,而必然会换成用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餐具一旦换成了象牙筷子和玉石盘碗,你就一定不会再去吃大豆一类的普通蔬菜,而要千方百计地享用牦牛、象、豹之类的胎儿等山珍美味了。紧接着,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之时,你一定不会再去穿粗布缝制的衣裳,住在低矮潮湿的茅屋下,而必然会换成一套又一套的绫罗绸缎,并且住进高楼大厦之中。   箕子害怕照此演变下去,必定会带来一个悲惨的结局。所以,他从纣王一开始制作象牙筷子起,就感到了一种不祥的恐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所料。仅仅只过了5年光景,纣王就演变到了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地步。在他的王宫内,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兽肉,多得像一片肉林;厨房内添置了专门用来烤肉的铜格;后园内经过酿酒后剩下的酒糟已经堆得像座小山了,而盛放美酒的酒池竟大得可以划船。纣王的腐败行径,不仅苦了老百姓,而且将一个国家搞得乌七八糟,最后终于被周武王所剿灭。箕子能从象牙筷子的苗头,推断出商纣王必然亡国的命运,深刻地说明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如果对小的贪欲不能进行有效的遏制,任其发展,最终必然会酿成大的灾难,造成大的罪恶。   西门豹罢官   西门豹初任邺(ye)地的县官时,终日勤勉,为官清廉,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深得民心,不过他对魏文侯的左右亲信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这伙人怀恨在心,便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后,政绩突出的他本应受嘉奖,却被收去了官印,魏文侯罢了他的官。西门豹心里明白自已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又将官印给了他。   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开始疏于实事,而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左右。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述职,虽然政绩比上年大为下降,可魏文侯却称赞有加,奖赏丰厚。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为官有政绩,您却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对我大加礼遇,可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候便走。魏文侯省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西门豹的故事说明:正直的人,如果遇上心术不正的上级,就会受压制,容易被误解,以致造成人妖颠倒、是非不分的反常现象。贤明的领导者,只有远小人、近君子,才能减少赏罚不明的失误。   拒不受鱼   公孙仪做过鲁国的相国,他很爱吃鱼,因此全国上下听说他的爱好后,纷纷买鱼前来讨好他。可不论什么人来送鱼,也不论送的什么鱼,公孙仪从来都不接受。公孙仪的一个学生见了,就劝他道:“先生,既然您爱吃鱼,可为什么又不愿意接受别人送给您的鱼呢?”公孙仪答道:“恰恰就是因为我爱吃鱼,我才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如果我现在接受别人送的鱼,到时候就一定会迁就送鱼的人;既然迁就了送鱼的人,就会歪曲法律。我是执法的人,如果我知法而又违法,就会被罢免相国的职务。一旦我的相国职务被罢免了,既便我喜欢吃鱼,这些送鱼的人也不会送鱼给我了。而那时我已被罢了官,也没钱自己去买鱼。但是如果我现在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就不会贪赃枉法,不会循私情,那么也就不会被罢官免职了。这样就算我不接受别人的鱼,我爱吃鱼的口味一辈子不变,我照样可以用自己的俸禄买鱼吃。”   越权与失职   有一次,韩昭侯因饮酒过量,不知不觉便醉卧在床上,酣睡半晌都不曾清醒。他手下的官吏典冠担心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要了一件衣服,盖在韩昭候身上。   几个时辰过去了,韩昭侯终于睡醒了,他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衣服,他觉得很暖和,他打算表扬一下给他盖衣服的人。于是他问身边的侍从说:“是谁替我盖的衣服?”   侍从回答说:“是典冠。”   韩昭侯一听,脸立即沉了下来。他把典冠找来,问道:“是你给我盖的衣服吗?”典冠说:“是的。”韩昭侯又问:“衣服是从哪儿拿来的?”典冠回答说:“从典衣那里取来的。”韩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来,问道:“衣服是你给他的吗?”典衣回答说:“是的。”韩昭侯严厉地批评典衣和典冠道:“你们两人今天都犯了大错,知道吗?”典冠、典衣两个人面面相觑,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韩昭侯指着他们说:“典冠你不是寡人身边的侍从,你为何擅自离开岗位来干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为掌管衣物的官员,怎么能随便利用职权将衣服给别人呢?你这种行为是明显的失职。今天,你们一个越权,一个失职,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朝廷不是乱了套吗?因此,必须重罚你们,让你们接受教训,也好让大家都引以为戒。”   于是韩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职。   韩昭侯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也许有些过分,但他严明职责、严格执法、不以情侵法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宓子贱掣肘   鲁国人宓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他曾有一段在鲁国朝廷做官的经历。后来,鲁君派他去治理一个名叫??父(danfu)的地方。他受命时心里很不平静。宓子贱担心:到地方上做官,离国君甚远,更容易遭到自己政治上的宿敌和官场小人的诽谤。假如鲁君听信了谗言,自己的政治抱负岂不是会落空?因此,他在临行时想好了一个计策。宓子贱向鲁君要了两名副官,以备日后施用计谋之用。   宓子贱风尘仆仆地刚到??父不久,该地的大小官吏都前往拜见。宓子贱叫两个副官拿记事簿把参拜官员的名字登记下来,这两人遵命而行。当两个副官提笔书写来者姓名的时候,宓子贱却在一旁不断地用手去拉扯他们的胳膊肘儿,使两人写的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等前来贺拜的人已经云集殿堂,宓子贱突然举起副官写得乱糟糟的名册,当众把他们狠狠地鄙薄、训斥了一顿。宓子贱故意滋事的做法使满堂官员感到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两个副官受了冤屈、侮辱,心里非常恼怒。事后,他们向宓子贱递交了辞呈。宓子贱不仅没有挽留他们,而且火上加油地说:“你们写不好字还不算大事,这次你们回去,一路上可要当心,如果你们走起路来也像写字一样不成体统,那就会出更大的乱子!”   两个副官回去以后,满腹怨恨地向鲁君汇报了宓子贱在??父的所为。他们以为鲁君听了这些话会向宓子贱发难,从而可以解一解自己心头的积怨。然而这两人没有料想到鲁君竟然负疚地叹息道:“这件事既不是你们的错,也不能怪罪宓子贱。他是故意做给我看的。过去他在朝廷为官的时候,经常发表一些有益于国家的政见。可是我左右的近臣往往设置人为的障碍,以阻挠其政治主张的实现。你们在??父写字时,宓子贱有意掣肘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他在提醒我今后执政时要警惕那些专权乱谏的臣属,不要因轻信他们而把国家的大事办糟了。若不是你们及时回来禀报,恐怕今后我还会犯更多类似的错误。”   鲁君说罢,立即派其亲信去??父。这个钦差大臣见了宓子贱以后,说道:“鲁君让我转告你,从今以后,??父再不归他管辖。这里全权交给你。凡是有益于??父发展的事,你可以自主决断。你每隔5年向鲁君通报一次就行了。”宓子贱很赞赏鲁君的开明许诺。在没有强权干扰的条件下,他在??父实践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政治抱负。   宓子贱用一个自编自演、一识即破的闹剧,让鲁君意识到了奸诈隐蔽的言行对志士仁人报国之志的危害。从而告诫人们,区分廉洁和腐败,扶正匡邪,不仅需要有一大批像宓子贱那样忠心耿耿的人,更需要有一个头脑清醒、品德正派的国君。   治国的祸患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子“依你看,治理一个国家,首先要除掉的最大祸患是什么?”晏子沉思片刻后,回答说;“我想,应该是土地庙里的老鼠。”齐景公不解地问:“此话怎讲?”于是,晏子就不紧不慢地仔细道来――   土地庙是人们用来供奉土地神的场所。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人间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人们在修建土地庙时十分虔诚和卖力,他们首先在四周用许多木条编成一座围墙,并且盖上屋顶,然后抹上黄泥,使其牢固保暖,不怕风吹雨打。谁知早已被人们追打得无处藏身的老鼠发现了这一处所之后,竟成群结伙地搬进了土地庙来安营扎寨。它们在庙内打洞做窝,繁衍后代,还要偷吃人们用来祭祀土地神的各种供品,直闹得四邻八舍不得安宁。   人们恨透了这帮害人的老鼠,总想除掉它们,但又苦于找不到一种恰当的方法。用烟火去熏老鼠洞吧,人们害怕会因此引燃了四面筑墙的木条,这将使土地庙化成一片灰烬;用水去淹灌老鼠洞吧,又怕浸脱了涂在墙上的黄泥巴,从而使庙墙坍塌。由于顾虑太多,左右为难,所以土地庙里的老鼠不仅没能消灭,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狂。   说到这里,晏子打量了一下齐景公的脸色,只见他正在洗耳恭听,若有所思。于是,晏子乘机将话锋一转,直言道:“其实,一个国家也会有这样害人的老鼠,他们就是那些国君所亲信的小人!这些小人对国君刻意逢迎,报喜不报忧,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庇护;而他们对待臣民百姓的态度,则是欺压盘剥,无恶不作,仗势横行,不可一世。老百姓对这帮害人虫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有国君这顶保护伞啊!所以,我认为,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就要国君下决心,亲手除掉这些土地庙里的老鼠!”   晏子所讲的这个寓言说明,有些地方的坏人坏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和遏制,就需要仔细查一查他们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庇护者。   金壶丹书   齐景公来到已被兼并的原诸侯国纪国视察时,在其京城内发现了一只金壶,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幅用红笔写就的帛书,上书八字箴(zhen)言:“食鱼无反,勿乘驽(nu)马。”   齐景公将丹书握在手中把玩一阵之后,不禁击掌赞道:“对呀,为人行事的确应当如此。吃鱼只应吃一面,不要翻动,因为鱼腥味是能使人作呕的呀;出门时应当不骑那种跑不快的马,因为它缺少耐力,走不远啊。”   晏子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道:“这八个字说的并不是您理解的这个意思。所谓‘食鱼无反’,是在告诫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能将民力耗尽,否则就会损伤国家的元气;所谓‘勿乘驽马’,则是比喻国君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委以重任,否则他们就会误国害民呀!”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解释,不觉频频点头,但同时又不解地问:“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怎么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这是有原因的。我听说,凡是有道的国君,总是将一些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公开张贴在大街小巷,广而告之,让全国上下共同遵守,同时发动民众随时监督;而纪国虽然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却将它投注到金壶之中,束之高阁,并不实行。您想,他们这样做,能不亡国吗?”   这个故事说明,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清正的夏统   西晋时期,江南地方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见解独特,才干出众,智慧超人。夏统的才学远近闻名,踏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场黑暗腐败,看不惯达官贵人们互相倾轧,却争着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谁来请他,他都不动心,安于清贫的生活。有一次,夏统乘船到京城洛阳去给母亲买药,刚好碰上太尉贾充带着家人和手下,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地乘着一条豪华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览,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贾充身边有认识夏统的,就指点着告诉贾充说:“太尉,那个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统啊!”   贾充早就听说过夏统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兴,就派人请夏统过来小叙一番。夏统也不推辞,来到贾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块儿喝酒说话。谈了一会儿,贾充发现夏统果然满腹经纶,分析事理头头是道,确实名不虚传,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想推荐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势力。哪知他刚流露出这个意思,夏统马上就不高兴了,再不肯答话。   贾充心想:“这个人还挺清高,看来需要我用点手段。在荣华富贵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谁会毫不心动呢?于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严的仪仗队列,想使夏统羡慕这种威风的排场;接着又召来一队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统围在中间翩翩起舞,香风扑鼻,希望能勾起他对美色的贪欲。”   可是,任凭贾充想尽了办法,用尽了伎俩,夏统始终都无动于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感觉似的。贾充气愤极了,但也无可奈何,恨恨地咬牙骂道:“这小子简直是个木头人,石头做的心肠,一点常人的感情也没有!”   夏统不是没有感情,他只是洁身自好,不愿与官僚们为伍罢了。他这种面对威胁利诱仍毫不屈服的高风亮节,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有夏统这样刚正的气节和坚定的意志。   亡国怨祝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么罪过呢?”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   中行寅行将灭亡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责备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实他灭亡恰恰是因为自己的贪奢引起民心不满。   苏章不徇私情   汉顺帝的时候,出了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苏章。他为官清正、公私分明,从来不因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冤枉好人、放过坏人,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苏章被委任为冀州刺史。上任伊始,苏章便认认真真地处理政事,办了几件颇为棘手的案子。可是有一天,令苏章头疼不已的事情终于来了。苏章发现有几个账本记得含混不清,不由得起了疑心,就派人去调查。调查的人很快呈上了报告,说是清河太守贪污受贿,数额巨大。苏章大怒,决心马上将这个胆大妄为的清河太守逮捕法办,可是当他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上清河太守的名字上时,不由得呆住了。原来这个清河太守就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他那时最要好的朋友,两人总是一桌吃、一床睡,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简直情胜手足。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朋友的品行竟会堕落到这种地步,苏章感到非常痛心,同时,想到自己正在处理这件案子,对老朋友怎能下得了手呢?苏章十分为难。   再说那位清河太守知道自己东窗事发,惊恐万状。他听说冀州刺史是自己的老朋友苏章,心存几分侥幸,希望苏章能念及旧情,网开一面。但是对于苏章清廉的名声他也有所耳闻,不知道苏章究竟会怎样对待自己。正在他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苏章派来了手下人请他去赴宴。   苏章一见老友,忙迎上去拉着他的手,领他到酒席上坐下。两个人相对饮酒说话,痛痛快快地叙着旧情,苏章绝口不提案子的事,还不停地给老友夹菜,气氛很是融洽。这时候,清河太守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禁得意地说道:“苏兄呀,我这个人真是命好,别人顶多有一个老天爷的照应,而我却得到了两个老天爷的荫护,实在是幸运啊!”   听了这话,苏章推开碗筷,站直身子整了整衣冠,一脸正气地说:“今晚我请你喝酒,是尽私人的情谊;明天升堂审案,我仍然会公事公办。公是公,私是私,绝对不能混淆!”   第二天,苏章开堂审案,果然不徇私情,按照国法将罪大恶极的清河太守正法了。苏章公私分明,一心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精神,到今天仍时时提醒着我们要秉公办事。

8xx live99久久亚洲

  李离殉法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李离执法如山、公正不阿,视法律比生命更重要,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李离断案,一向都是细致入微,极其认真,所以他经手的案子从无差错,可是有一天,李离在查阅过去的案卷时,竟发现了一起错杀的冤案,他感到惊骇不已,惭愧万分。他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不但不配再做执法的长官,而且给国家的法律抹了黑。于是,李离让手下人将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晋文公那里,请求晋文公将自己处死。   晋文公对李离这种严于律己的行为十分赞赏,也为他的诚心实意所感动。晋文公不但没有怪罪李离,还亲自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   晋文公劝李离说;“这件案子是下面搞错的,并不是你的罪过。再说,我们每个官员的职务有高有低,因此我们的处罚也该有轻有重。何况这件案子又不是你直接办理的,我怎么能怪罪于你呢?”   可是李离依然长跪不起,他坚持说:“臣下的官职最高,从没把自己的权力让给下属;平时享受的俸禄也最多,也并没有把俸禄分给下属。今天我有了过错,怎么可以把责任推给下面的人呢?现在出了错案,我理当承担罪责。还是请大王将我处死吧!”   晋文公有些不高兴了,说:“你认为下属出了问题,责任在你这个上司的身上。如果照你的逻辑去推断,那不连我也该有罪了吗?”   李离回答说:“我是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国家法律早有规定:判错刑者服刑,杀错人者要被杀。大王信任我,将执行国家刑罚的重任交给了我,而我却没能深入调查,明断真伪,以致于造成了错杀无辜的冤案,按法律我应受到处置,因此处死我是理所当然!如果我不自觉伏法,那法律的尊严还能受到别人重视吗?”   说完,李离猛地从卫士手里夺过宝剑,使尽力气朝自己挥去,顿时鲜血迸溅,气绝身亡。   晋文公阻拦不及,好长时间都唏嘘不已。   李离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法律的尊严,实践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深刻的。   赵奢秉公办事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这平原君名叫赵胜,是赵国的相王,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平原君的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管家态度十分骄横,蛮不讲理。他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他大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国家税收,我就按国法从事,不论他是谁!”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当时的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9个参与闹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扬言要杀掉赵奢。有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逃到别国去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   可是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他主动上门到平原君家去,用道理规劝平原君说:   “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交纳国家田税,那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如果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交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交租纳税,那么,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其实也是平原君您所希望的呀。您身为王族贵公子,又担当相国重任,怎么可以带头轻视国家法令呢?”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认定赵奢是个贤能的人才,就把赵奢推荐给赵王,赵王命赵奢统管全国赋税。   打这以后,赵国的税赋公正合理,适时按量收缴,谁也不徇私情,国库得到充实,老百姓也富裕起来。   赵奢不畏权势,奉公执法,人人都这样,何愁国家不强盛!   一女想二嫁   齐国有一户人家,养了一个女儿。女儿渐渐长大,到了要找婆家的年龄了,父母便开始考虑为她选个好女婿。   听说这家要嫁女,说媒的人立即找上了门。同时来求婚的有两户人家。住在东边的一家,家境不错,有田有地,日子过得挺富裕的,可就是儿子长得很丑。住在西边的那一家,儿子长得有模有样,十分漂亮,可是家境不好,生活很是贫困。   这老两口想来想去,总难定夺。   父亲说:“把女儿嫁到东家去吧,女儿到了东家,吃喝不愁,住的房子又宽敞,我们还可以跟着沾光呢。”   母亲说:“那怎么行呢?那个丑女婿我闺女看得中吗?吃得好穿得好有什么用?还是过得一点也不开心!我看还是答应西家吧,西家儿子的相貌才配得上我闺女!”   父亲一听又不同意,说:“长得漂亮有什么用?连肚子都吃不饱照样过不开心!不能让女儿跟着他受委屈。”   老两口思来想去终究拿不定主意,只好直接去征求女儿的意见。   老两口把女儿叫出来,对女儿说:“闺女呀,你年龄不小,该出嫁了。这来提亲的两家的情况,想必你也知道了,愿意到哪一家,就由你自己来决定好了。如果你不好意思说出口,就露出一只胳臂来表示。”   接着,母亲开口问:“那西家的女婿人长得不错,就是家境很穷。你的意思如何?”   母亲话音刚落,女儿就露出了右胳臂,这表示她愿意嫁到西家。父亲不觉一怔。父亲赶忙说:“东家十分富有,不愁吃穿,只是那女婿长得很丑。你愿意去东家吗?”不料没等父亲话说完,女儿又露出了左胳臂,这表示她愿意嫁到东家。老两口都被女儿搞糊涂了,一齐问道:“闺女,你这是什么意思呀?”女儿不慌不忙地说:“这还不清楚吗?我愿嫁到东家去吃饭,再嫁到西家去住宿,白天夜晚各去一家……”   老两口又气又急:“这可怎么使得?这可怎么使得?”   这个女儿的想法实在荒唐,明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她却偏偏不知廉耻地异想天开。   要钱不要命   永州这个地方河多江多,所以永州人大都善于游泳。五六岁的小孩便能在河里嬉水抓鱼,大人们的水性更是了得。   有一天,几个永州人同乘一条小船过江去。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地聊着天。其中的一个人说自己出门去做生意几年了,现在回来看看家人。他带了一个包袱在身边,时刻不离左右。   船到江心,麻烦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前些时一连下了好几天的暴雨,使得江水猛涨,现在忽然起了风,江面上掀起了巨浪。一个浪头打过来,小船承受不了,船尾破了一个大洞,江水猛地灌了进来,小船很快就沉了。   船上的人见势不妙,纷纷跳下水,游泳逃命,奋力地向前划去。   那个先前一直带着包袱的人喘着气,两手上上下下地拼命划水,可是尽管他累得够呛,还是游得特别慢。   他的同伴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咦,你一向非常擅长游水,怎么这一次用尽全力,却还是落在后头呢?”   那人气喘吁吁地回答说:“我跳下水之前把包袱里的一千枚大钱取出来缠在腰里,特别沉重,所以游起来分外吃力。”   又过了一会儿,这个人越来越划不动了,眼看有沉底的危险了。他的同伴为他着急,提醒他说:“你把钱解下来扔掉吧!”那人累得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拼命地摇了摇头。   工夫不大,那人实在游不动了,就快要沉下去了,而其他的人都已经游到了对岸,看着他干着急,又蹦又跳地对他大声喊道:“你怎么这么糊涂哇,眼看命都快保不住了,要钱还有什么用呢?现在丢掉钱还来得及,快扔掉钱,快扔掉钱呀!”   那人还是一个劲地拼命摇头,怎么也不肯把他的钱丢掉。最后,他终于精疲力竭了,和他的钱一起沉到了江底。   钱是身外之物,怎么会比命还重要呢?再说,命都丢了,拿什么去享受钱呢?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实在是要不得啊!   同族异类   在猴的家族中,有一类叫猿的,有一类叫做王孙的,它们虽同属猴族,可是不同类。猿和王孙的性情、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山上,彼此间很不友好,互不相容。   猿们大都很安静,举止稳重,性情温和,它们居住在一起,老幼强弱彼此爱护。有了食物,它们彼此相让着吃;出外时,它们列队行走,很守纪律;走到溪边饮水,都是井然有序。如果行走途中有谁不幸走失了,猿群便发出悲哀的叫声,呼唤着那离散的伙伴。当它们遇到有危险,猿群便会马上紧紧靠在一起,让弱小的猿藏在中间不致于受到伤害。猿对人类也很友好,它们不践踏人们种的庄稼,也不去毁坏人们种的蔬菜。在它们居住的山林里,到处长满了野果子,当树上的果子还没成熟时,猿们从不去破坏它,还轮流着尽心看守果树;等到果子成熟了,猿们便呼唤大家都来,聚集在一起才开始吃,显得十分和睦温馨。山中生长的那些小草、小花,猿也从不去侵犯、践踏、摧残,当它们要经过那些长着花、草的地方时,总是绕道而走,尽量保护着草木。所以,猿居住的山林常常是郁郁葱葱。   王孙类就大不相同了。它们性情暴躁且放肆,即使是同一群王孙,互相之间也不能和睦相处。它们吃起东西来,互相抢夺厮咬,谁也不让谁。遇到外出,王孙们毫无纪律可言,既没有队列,也无秩序。喝起水来,一团乱糟糟,又是嚎又是叫。若是有谁走散了,决没有同伴思念、怜悯它;遇到危难,更不用说,它们往往就推出弱小者做牺牲品以便自己脱身。平时,它们恣意践踏、损坏人们种的庄稼,还以此为乐,王孙所到之处,全被搞得七零八落。山林中,树上的果子还没有成熟,就乱咬乱扔,它们还常常偷吃同伴的食物。山中的小花、小草,常遭王孙们的践踏。它们肆意摧残草木,将草木折断、拉弯,直到草木枯槁了才罢休。因此,王孙们居住的山林也就常常荒芜不堪。   由此可见,有清廉自守的主人,便有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环境;而贪婪凶狠的主人,便不会有安宁的环境。   打草蛇惊   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放火与点灯   宋朝时候,有个人名叫田登,平时与人交往十分挑剔、苛刻。后来,他当官做了郡守,那架子更大、脾气更凶了,在老百姓面前摆谱摆得出了格。平时最忌讳别人说出他的名字,而且凡与他名字中那个“登”字同音的,都得换个说法。比如说“蹬”字,只能说“跳”,“登高”只能说“上高”。这还不算,老百姓用得最多的一个“灯”字,也被换成“火”字。谁要是一时疏忽说了“灯”字,那可就要倒霉了,一顿揍是少不了的;若遇上田登大人再有什么情绪不好,那恐怕还要罚款、革职什么的。反正,当地老百姓以至于他手下的办事员、小官吏、士兵都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到了元宵节,按老传统要闹花灯了。州府传下命令,可以放花灯三天。可是他手下的人怎么敢写“放灯”呢?想去想来,只好写出了这样的公告牌:“郡守传下令来,按传统习惯,州里放火三天。”   那广告牌写好后,高高悬挂在闹市街头,过往百姓围在广告牌前,议论纷纷。人们讽刺说: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   本来这只是统治者专横霸道作风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老百姓却利用这句话的双关义,讽刺揭露他们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的行径,而老百姓呢,连一点正当的行为也常常受到百般限制与刁难。   吝啬鬼   有个人的邻居是个十分悭吝的人,人们都叫他吝啬鬼。吝啬鬼家里粮满仓、柴成垛,可他还总是装穷叫苦,占别人的便   一天,吝啬鬼家里来了客人,吝啬鬼把酒肉都藏了起来,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到邻居家借了几颗菜、一小盅油,回家煮了点稀饭“招待”了客人。晚上,等客人走后,吝啬鬼一家才又重新做了香喷喷的饭菜,舒舒服服吃了一顿。其实吝啬鬼家的生活是很富裕的,可是他总希望着更加富裕。   一天,吝啬鬼忽然想起来要去祭土地神,因为他觉得土地神是能保佑他更加富裕的神。祭神是需要献上供品的,吝啬鬼希望土地神赐给自己更多的财富,却又舍不得投入一点点供品。面对着家中的大米、白面、鱼肉、好酒,吝啬鬼犯了难。他摸了摸雪白的米饭、馒头,闻了闻香喷喷的腊肉熏鱼,碰了碰盖得严严实实的成坛的老酒,终于没舍得拿出来。   吝啬鬼狠狠心、咬咬牙,拿半碗大米到邻居家换了一碗小米饭,从当天吃剩的菜中拣了3条小鱼,又将未喝完的半瓶酒带上,就很慷慨地出了家门。到了土地神住的庙中,他摆上那些不像样子的供品,认真地祈祷说:“土地爷爷,我拿了酒、鱼、米饭来供奉您老人家,请您保佑我有更多的财富吧。让我那干旱的高坡地也都长出茂盛的庄稼;让我那水涝的湖洼地也都收获上万石的粮食吧!请将我的这些财富和您的保佑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也年年丰收,永远获得多多的财富吧。”   这个吝啬鬼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他不但希望土地神保佑他自己获得许多,还希望保佑他的后代子孙也要得到许多。可是他供奉给土地神的又有多少呢?这种只知道无止境地向别人索取,却不考虑对别人也应付出的人,会真的得到别人的赐予吗?   修路与架桥   景差是郑国的相国。   一次,景差坐着马车带着随从外出,出都城走了一段路,发现前面车马拥挤,道路堵塞,景差让随从上前察看,原来前面很长一段路淤泥堆积,坑坑洼洼,车、马每行到此便难以前进,马摔倒路边,车陷进泥里,人只好下车去拼命推拉那些车、马,搞得十分狼狈。堵在后面的行人十分焦急。见此状况,景差忙命自己的随从都下去帮忙推车拉马,自己也亲自下车前去指挥,使混乱的局面慢慢变得有秩序起来。   又有一次,景差坐车经过一条河边,只见一个老百姓卷起裤脚走过河,因为时值隆冬,那人上得岸来,两条腿已经冻僵,全身也哆嗦成一团。景差看到这个情况,赶紧叫随行的人把那冻得浑身发紫的百姓扶到后面的车上,拿过一件棉衣盖在他身上。好半天那人才缓过气来,对景差真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景差关怀老百姓疾苦的事情传开了,大家都称赞景差是个了不起的人。可是晋国大夫叔向却与众人持相反的态度。叔向说:“作为一个相国,景差并不称职,只不过是个庸才罢了。假如他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该对交通情况、桥梁道路了如指掌。对泥泞的路面及时加以维修而不致于到了走不通时去指挥疏通。至于桥梁,他该在春季就动员百姓把河沟渠道清理好,在秋季就组织人力物力将渡口桥梁修复、架好。到了寒冷的冬季,连牲畜都不能走过河了,何况人呢?可见景差胸无全局,不会深谋远虑,算不得称职的相国。”看来,叔向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作为一国之相,关心老百姓就必须从大事抓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8x新网址国 产一区二区久久

  无过之过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上行下效   晏子辞世已经17年了。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有一种叫尺蠖(huo)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太好了,今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看来,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话是有道理的。   愚公谷   有一次,齐桓公在出外打猎时忽然看到一只鹿从前面飞快地跑过,于是他策马紧追不舍,一直追进了一个山谷里。齐桓公正不知此山谷为何处,恰好遇一老者齐桓公就问老者:   “这里叫什么谷?”   老者回答说:“这里叫愚公谷。”   齐桓公又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老者说:“这是用我的名字来命名的。”   齐桓公朝老者仔细看了看,疑惑不解地问:   “我看你的相貌,毫无愚蠢之状,为什么说是用你的名字来命名的呢?”老者回答说:“让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您吧。我曾经喂养了一头母牛,母牛下了一头小牛。后来小牛慢慢长大了,我便卖了牛买了一匹小马。一个年轻后生看到我牵着一匹小马,上前便喝斥道:‘你养的是一头牛,牛是不能生马的,你这马是哪来的?莫不是偷来的!’于是强行把我的马牵走了。后来乡邻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真愚蠢。他们把我叫做愚公,而把我住的这个山谷就叫做愚公谷。”   桓公听后也说:“依我看,你也的确愚蠢。既然那小马是你用辛勤喂养的牛换来的,你为什么要让那个年轻人把它牵走呢?”说完,齐桓公不去继续追赶鹿,调转马头回宫去了。   第二天上朝时,齐桓公把这件事讲给他的相国管仲听了。管仲一听,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郑重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向齐桓公两次下拜请罪说:   “在君王的属土之内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情,应该算做我的过错啊!假如是尧帝时候,皋陶为掌管刑狱的官员,哪里还会有人胆敢强抢人家的马驹子呢?即使有这样的情况,那被欺凌的老者也决不会轻易撒手,而是要找地方跟抢马的人评理的。如今那老者知道处理诉讼案件不公正,遇到巧取豪夺的人,惹不起、躲得起,只好把小马给他算了。看来,这不是一个老头愚蠢的问题,而是社会治理不力的问题。回头让我好好整顿一番吧。”   齐桓公十分赞成管仲的意见,支持他放手整顿法治,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愚公在年轻人以强凌弱的情况下舍弃利益求得平安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要想根本改变社会的治安状况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关键还在于领导的严于律己、认真治理和万众一心的积极参与。   飞蛾投火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静,只有一只蜡烛在闪着亮,林子同客人一起谈古论今,大家都对人生感叹不已。这时,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翅膀,绕着烛光飞来飞去,还发出细小的嘶嘶声,林子用扇子驱赶飞蛾,它便飞走了。可是刚过一会儿,它又飞过来了,林子又用扇子赶走蛾虫,它飞走不一会又飞回来,而且一个劲地朝蜡烛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这样赶走又飞来,赶走又飞来,反复七八次了。终于,蛾虫的翅膀被烛火燎焦了,它再也飞不动了,落在地上,焦头烂额,还在不甘心地挣扎着那已经烤得残破的翅膀,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   看了飞蛾的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对客人说:“你看这飞蛾扑火该多愚蠢啊!火本来是烧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落得这般下场!”客人也有同感地叹道:“谁说不是呢?可是,人比飞蛾更甚啊!”   林子说:“是的,世上的声色利欲,引得人们拼命去争夺追逐,何止像这飞蛾扑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怀疑、毁灭了身躯而不后悔的人,岂不是也像这蛾虫一样可悲可怜又落人讥笑吗?”   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投火一般。飞蛾投火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吗?   屙金子的石牛   从前,四川的西部有个叫作蜀国的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是富庶。离它不远的秦国早就对这块富饶的土地垂涎三尺,想要把它划归自己所有。可是通往蜀国的道路非常险峻,有陡峭的悬崖绝壁和万丈深谷隔在路途上,一跌下去就会摔个粉身碎骨,进军的路线无法畅通,任凭秦国虎视眈眈,可一时也无可奈何。   蜀国的国君生性贪婪,总是大肆搜刮民间财富来满足自己对金钱的贪欲,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秦国的国王秦惠王从派去探听消息的人口中得知了蜀王的性情,觉得有机可乘。苦苦思索了很久以后,秦惠王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秦惠王命令工匠打造雕刻了一头巨大的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后面放了好多金银绸缎,放出消息说这头石牛会屙金子。   蜀国的探子把关于这头屙金子的名牛的奇闻告诉了蜀王,蜀王听了羡慕得不得了,暗道:要是我有这么一头石牛,天天给我屙金子,那该有多好啊!正在这时候,秦国的使者来了,他向蜀王说,秦惠王为了表示秦蜀友好的诚意,决定把会屙金子的石牛送给蜀王。   蜀王大喜过望,他听使者说石牛的身形巨大,要从秦国运到蜀国来恐怕很不方便,急忙保证说:“这个不成问题,贵国国君既然肯把石牛迭给我,我哪里有不想办法把它运到我国来的道理呢,就请你们的国君放心好了。”   蜀王也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在国内征调了大量民工,把悬崖挖开了,把深谷也填平了,为了能让石牛顺利到达,把通向蜀国的险径都修成了平坦大道。然后他派了五个大力士到秦国去迎接石牛。   贪心的蜀王哪里料得到,秦惠王早已派遣军队悄悄跟在石牛后面,随着石牛蜂拥而入,一举灭掉了蜀国。   蜀王为贪一点小便宜反而吃了大亏,失掉了整个国家,被天下人耻笑。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以免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而利令智昏,损害了整体的利益。   十万贯   唐朝时候,有个地方官叫张延赏,为官处事还算正直清廉。这一日,张延赏接到一桩案子,牵涉到人命,案情严重,非同一般。张延赏按照一贯的作法,十分重视此案,他决心追查到底。于是他传下令来,命捕快们严加侦查搜捕,务必尽快将罪犯捉拿归案。   不料,第二天早晨张延赏来到衙门,正待坐下处理公务,却发现案上有一纸条,上面写着:“送上三万贯,请求不要追查此案。”张延赏一看,脸色顿时一沉,十分气愤。他将纸条扔在地上,历声喝道:“谁敢如此大胆,竟敢拿三万贯钱来买本官清廉,干扰本官办案!”于是他再次下命令,对这一案件加紧缉查,并决心严惩不贷。   再过一日,张延赏上衙,又一次发现公案上放一纸条,上面并无多的content,单写着一个惊人的数字:“十万贯。”这一下,张延赏几乎被唬住了,他左右为难,看样子,对方的确来头不小。张延赏思考再三,最后决定把这桩案子搁置起来,不再继续追查。张延赏那原有的一点廉正,终于被十万贯“买断”了。后来,张延赏的一个手下亲信找了个机会,私下里问张延赏说:“大人,为什么将案子放弃不问?”   张延赏回答说:“钱到十万之多,便是神仙也能买通的,何况人呢!既然什么人都可以买通,那还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如果我还执迷不悟继续追查,那将会处处碰壁,除了自找苦吃,自寻灾祸,还会有什么结果呢?所以我也只好停止查办,保住身家性命,保住乌纱前程啊!”   可见,在那个钱可通神的社会里,哪里还有公正,哪里还有王法!   见利反目   有一个读书人出外游历。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禾。于是读书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你们在拾柴的时候,谁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声,这柴禾就归谁,后见到的人就不要去争夺了。你们能做得到吗?”   几个儿童都回答说:“我们做得到!”说着就都走开了,互相之间说说笑笑,非常友好,大家都显得很轻松、高兴。   这些孩子走着走着,忽然看到路边横着一些柴草,其中一个就先喊了一声:“看!那边有柴禾!”接着他便向那柴草跑了过去。可是,这些孩子忘了自己刚才许下的诺言,其余几个孩子也跟着朝那有柴草的地方跑去,结果争抢起来,继而互相之间打起架来,有的还使上了鞭子和棍棒,有几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牙都打出血了。   那个读书人惊恐地看到了这情景,他急切地往回走去。他失望地叹道:“儿童为了这一点柴草都会如此争抢,何况天下人呢!天底下比小草大的利益实在太多了。人们在一般情况下,好像还能和睦相处,可是一旦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露出自私的本相,相互争抢打斗,怎能不受伤呢?”   可见有些人平常好像能和睦共事,而一旦利益当前,便一改往日的和善谦恭,反目相争,实在是要不得啊。   不过一场梦   有一个牧羊人,整天赶着羊群在草地上放牧。每天天一亮,牧羊人就从他那破旧的房子里走出来,拿着羊鞭走到与他的房子仅一墙之隔的羊圈里,将羊群赶到草地上,直到傍晚,再将羊群又赶回家。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着。   这天早上,当他赶着羊群出去放牧的途中,远远地看见一队贵族的车马走过。那些马匹个个长得膘肥体壮,皮毛油亮,像绸缎一样光滑;那些马车高大华丽,每一辆马车都罩着五彩缤纷的篷,篷上的丝带在风中飘着,真是好看。牧羊人看呆了,连他的羊群已经走远了,他都没有觉察到。   整整一天,牧羊人一直念念不忘早上看到的那般情景。他在想,那坐在马车里的人该是多么享福啊!他边想边看着自己眼前的一切,觉得十分伤心。天快黑了,牧羊人又赶着羊群回家。他看着争先恐后往前走的羊,好像它们一个个都变成了马似的,他好像还感到了眼前有马车,马车上还有篷……这天回到家,牧羊人一躺到床上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穿着华丽的衣服坐在舒适的马车里,车垫是用鹅绒铺的,柔软极了;特别是那车篷,是用锦缎做的,篷沿上缀满了闪亮的金片片,四周悬着丝带不停地摇摆着。马车的两边还有乐队在吹奏着悦耳的曲子。他撩开车篷的小窗朝外一看,车队长着呢,马匹拉着许多华丽的篷车,实在是又威武又神气!他觉得自己再也不是一个牧羊人了,而是一个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   他正坐在马车中恍恍惚惚欣赏着乐曲,不知是哪个乐手吹错了调,乐曲变得杂乱起来,曲子越来越不好听、越来越刺耳。他不耐烦地拍了一下车座,喊了一声,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原来是场梦。此刻,天早已大亮,太阳都升起来了,羊圈里的羊都在不耐烦地“咩咩”直叫唤哩。   牧羊人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只能是空想。其实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虚幻的奢靡。   致富的诀窍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家境贫苦,缺吃缺穿,而邻居家是个富翁,吃得好穿得好,常常让这个穷读书人羡慕不已。   一天,读书人找出自己平时舍不得穿的一件只打了一块补丁的衣服,去拜见他的富翁邻居,向他请教致富的方法。他先是彬彬有礼地打躬作揖,向富翁行礼问好,然后面有愧色地向富翁说明来意和希望。富翁听了他的一番话,见他一副虔诚的模样,就对他说:“想富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啊!你得回去先斋戒三天,然后再来,那时我方能告诉你致富的方法。”读书人没说什么,回到了家里。   回家后,读书人按富翁的说法,斋戒三日,他家原来就少有鱼肉吃,这三日,他连粗茶淡饭几乎都戒掉了,一心闭目打坐,清除杂念,修身养性。   到第四天,读书人买好了礼物,再去拜见邻家的富翁。富翁收下了他的礼物,叫他在屏风外面等着。富翁在里边让人摆好桌子,整了整衣冠,然后请读书人进去。富翁朝他作了个揖,十分严肃、神秘地对读书人说:“要想致富,首先应革除五大祸根。这五大祸根不去掉,要想致富,那是办不到的。”读书人疑惑不解地问道:“请问那五大祸根到底是些什么呢?”   富翁不紧不慢地说道:“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仁、义、礼、智、信啊!这五种祸根不除,怎么能谈致富呢!”   读书人一听,脸色由红变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富翁道出了剥削者致富的丑恶本质,他们的致富诀窍,原来就是不择手段,坑、蒙、拐、骗、诈,巧取豪夺,哪管什么天理人伦!

分享到: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